产品详细
说到生活中用到频率最多的用品,碗筷应该榜上有名。但是你知道吗?碗筷在选择上大有讲究,正因为碗筷的不可或缺,所以一旦购买的碗筷有问题,就有很大的可能性招来各种疾病。
早前,贵阳一名1岁多的女宝宝被确诊为淋巴性细胞白血病,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白血病。
在排除了遗传病史等一系列因素后,医生初步断定可能是喂饭时所使用的仿瓷碗甲醛超标导致的。
仿瓷碗最近几年很火,尤其是在加入一些卡通图案后,更是成为了不少孩子吃饭最常用的餐具。
之前央视就有过有关报道,结果令人震惊:当质检部门对市场上的仿瓷餐具进行抽查后,结果显示合格率居然不足20%。
2020年6月,上海市有关部门也曾做过专门的抽查,结果是:在抽查的76批次仿瓷餐具中,有9个批次的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中有5个批次是三聚氰胺迁移量超标!就连著名品牌名创优品的仿瓷餐具,也未能“幸免”。
结果是,在装入热水后,其中有2个甲醛释放量为0.10mg/m⊃3;和0.12mg/m⊃3;;装入热油后,甲醛释放量更是严重超标,更有甚者达到了0.38mg/m⊃3;和0.41mg/m⊃3;。
根据有关标准,居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最高容许浓度也只是0.08mg/m⊃3;,也就是说超标了近5倍。
众所周知,甲醛是一级致癌物,会对我们的皮肤粘膜起刺激作用。一旦甲醛浓度超标,就可能引发眼红、咽喉不适、胸闷和气喘等,严重时可诱发鼻咽癌、淋巴癌、白血病等。
合格的仿瓷碗,主要原材料是密胺树脂,这样一种材料是由三聚氰胺和甲醛通过缩聚反应在一定的高温下粘合后形成的固化树脂。对这种材料,国家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标准,所以只要买到合格的产品且使用正确的情况下,是没有危害的。
但密胺树脂有个缺点,就是价格相对较贵,导致仿瓷餐具在使用这种原材料时成本比较高。
于是,一些黑心商家就打起了原材料的主意,将原本的密胺树脂用脲醛树脂代替。
脲醛树脂的价格相对低廉很多,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接触到的水分越多、酸性越强、温度越高,水解就会越严重,释放的甲醛也会越多。
好在现在有关部门对这一块的监管十分严格,所以一般在正规渠道购买的正规产品,基本上不可能会出现问题。
但怕就怕在,在很多路边摊和小商品市场上,因为只有少数的监管和质量保证,就很容易买到不合格产品。
②合格的仿瓷碗成本比较高,所以价格大多数都在两位数;如果价格很低,甚至几块钱一个,那么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劣质仿瓷碗了;
如果家里已经买了仿瓷碗,想要接着使用,那么怎么样分辨这个仿瓷碗合不合格呢?
①合格的仿瓷碗在多次擦拭后都不会有掉色,如果经过几次擦拭就掉色了,一定要谨慎。
②合格的仿瓷碗被摔后,基本不会有裂痕,反之就是劣质仿瓷碗。可能很多人舍不得摔,怕把碗摔碎了,但这里想对大家说,如果真的摔碎了,那不正好验证了这是劣质仿瓷碗,反而是好事。
③在沸水中煮后,假如慢慢的出现裂痕、起泡、发白或者有刺激气味,就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劣质仿瓷餐具。
虽说合格的仿瓷碗能用,但是仿瓷餐具在使用时还是有一些禁忌的,如果用不对,就可能会产生毒性。
仿瓷餐具虽然耐摔,但是不耐高温,一般可承受的温度为-30℃-120℃,使用时尽量控制在这个温度区间内,否则就可能会释放出有毒气体。因此,最好还是不要把热水和热油倒入仿瓷餐具中,更不要将其放在微波炉里加热。
仿瓷餐具不耐强酸和强碱,否则也会释放出有害化学气体。所以,不要将醋和奶制品等长时间放在仿瓷餐具中。
很多家庭都喜欢用钢丝球来洗碗,但仿瓷餐具绝对不能用钢丝球擦洗。如果用钢丝球擦洗,时间长了表面就会出现划痕,这时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很有可能从划痕中迁移出来。另外,去污粉也最好还是不要用。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一下,就是如果仿瓷餐具出现掉色和发白现象,就一定要扔掉!
因为塑料餐具很常见,所以国家将塑料餐具细分为7类,分别给出了1-7的编号。在塑料餐具的底部,都会有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形,里面有个数字,这就是他们的编号。
编号1:这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ET),这类餐具只能盛放常温液体,且一次性使用。
编号2:HDPE(HDPE),这类餐具也不能加热,常用于盛放常温牛奶和药品等。
编号5:聚丙烯,这类餐具耐热性最好,且是唯一能够用在微波炉加热的塑料餐具,但规定的最高受热温度在140℃以下。
编号6:聚苯乙烯,这类餐具虽然耐热抗寒,但只能一次性使用,否则会释放芳香烃。所以一般用在外卖盒上,且不能用微波炉加热。
编号7:这代表了上述所有材料以外的塑料,我们前面说的仿瓷碗就属于编号7。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大家可以看得出来,在塑料餐具中,最佳选择是编号5的聚丙烯。但哪怕是最佳选择,在使用时还是有一定限制条件。
虽然塑料餐具耐摔,但限制条件太多了。与之相比,玻璃和陶瓷餐具虽然不耐摔,但起码比塑料安全许多,所以在使用时还是最好还是不要选择塑料餐具。如果一定要选择塑料和仿瓷餐具,一定要认真看完上面的内容,购买时更要谨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